个人简介:
李茂,男,汉族,中共党员,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师从郭强副研究员,主要研究光纤辐射传感应用,目前发表SCI论文两篇、国际会议论文2篇、申请专利一项。曾担任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会主席,曾获得上海大学优秀学生、上海大学优秀研究生党员、上海大学百名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获得江苏省选调生面试资格,进入上海市金山区2021届定向选调生拟录用名单。
求职初心:适合自己,才是最好
求职是每位毕业生的必修课,也是人生路的重要选择。我坚信,适合自己的职业才是最好的。于我而言,求职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在上大七年的学习生涯和两年的参军入伍经历,使我有更多时间不断探索自我、全面了解自我。研究生阶段早期,我已将未来职业方向定位于公务员,而非阿里、字节等互联网大公司。一方面是因为我来自安徽农村,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得到过很多帮助,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这些经历让我萌生了考公务员并回馈社会的想法。另一方面,本科期间两年的参军入伍经历,使我对建设祖国有了更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工作经历以及志愿者活动经历,也让我对自己的性格有了更深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因此,在秋招阶段,当周边同学冲刺互联网之时,我毅然决定备战上海选调生,我希望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命运、以个人梦想推动国家梦想,用奋斗的青春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
求职之路:天道酬勤,合理规划
2021年上海选调生招录政策进行了较大调整,取消了集中选调,增加了定向选调的高校范围,无形中使竞争更为激烈,加大了我的备考压力。上海选调生分为专项选调和定向选调两种。为了寻找更适合自己的选调方向,我认真了解并分析了这两种选调方式的区别,最终决定选择定向选调之路,并将所有精力集中在定向选调的准备工作中。
定向选调由上海各个区自行发布公告,分别进行面试,通过面试后获得定向选调的报名考试资格。因此前期通过各区的面试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我参加过中公教育的公开课,并从以前经历过选调生的学长那里了解到面试的形式和大致内容,但毕竟缺乏实战经验,压力之大不言而喻。恰好各区发布公告和面试的时间不同,给予了我充分的准备时间。因此我除了报名自己意向的区之外,也报名了较早发布公告的几个区,以求在面试实战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
回想起面试的准备过程,非常感谢导师郭强老师和辅导员徐恒老师给予我极大的支持与鼓励:郭老师不仅在备考时间上给予我支持,还教我要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使我在面试中的回答更加多元化;徐老师在平时的学生工作中培养了我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使我能从容不迫的应对面试。经过几番面试后,我信心倍增,最终也如愿获得了意向区的定向选调生报考资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战之路虽十分辛苦,但既然已获得定向选调生的报考资格,就要更加做好充足的准备,把握成功的机会。为此我合理规划时间并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白天做实验、改论文,晚上固定时间段进行练习。《行测》方面,我仔细琢磨哪一部分能够短时间内提升正确率,并对错题进行整理和总结;《申论》方面,加强写作训练,学习阅读技巧,使用零碎时间阅读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平台的时政和热评,日积月累,让自己有备无患。由于上海定向选调生考试和上海公务员考试时间相同,在国考之后两周,虽然国考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但是我也参加了国考,以提前熟悉考试的流程和感受考试的紧张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合理规划、积极备考,我顺利通过笔试,获得了面试机会。面试的最后一轮是结构化小组面试,它与结构化面试的不同在于增加了考生间的点评回应环节,因此更考验考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和情商,这就需要平时多倾听、多思考、多表达,积累语言表达技巧和快速分析、总结问题的经验。
另外,体检也是考察前的指标之一,我在体检后被要求复检,虽然复检后没有什么问题,但也让我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希望同学们在努力奋斗之余多关注自身健康,多锻炼、少熬夜。
求职经验:点滴积累,厚积薄发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在这里,我想给准备考公的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的拙见:
一是重视自己的在校学生工作和活动经历,为求职所需能力和经验提前做好规划。在科研之余可以多参加学生工作、活动、比赛,包括竞赛和志愿者服务等,不仅能够丰富自身经历,也能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语言表达以及随机应变等能力,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自信。
二是不打无准备之仗。笔试前多做几次模考,例如可以去参加上海大学与中公教育合作的“筑梦”计划,粉笔和中公APP每周都有联考题,在模考中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加以练习巩固。面试时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凝练出自己的观点,便于面试官对你各方面能力进行考察,因此在面试前需要适当的练习,例如自己对着镜子练习,或者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组队练习。个人觉得组队练习更有助于能力的提升,在自我准备过程中,即可有效锻炼结构化小组面试中存在的点评回应环节。
三是注重点滴积累,厚积而薄发。公务员考试题型多,涉及的知识面广,也紧贴时政,更注重考生的综合实力,因此需要平日里多积累。例如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半月谈等APP上不仅有热点新闻还有锐评,这些都可以辩证的涉猎。通过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在潜移默化中构建知识体系,与别人拉开距离。
不忘求职初心,牢记自我使命。坚定信念,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位。祝愿所有上大毕业生都能找到梦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