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简介:
智能视觉信息处理团队在职教师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学科组成员获得了众多人才计划,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1人、上海市曙光学者3人、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1人、青年东方学者1人、浦江计划1人、上海市科技启明星2人、晨光计划1人。
团队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新一代高性能视频编码,可视媒体智能处理,深海水下成像与压缩传输,超高清/3D/光场/VR/AR内容生成与质量评价,计算摄像与智能视觉,视频分析与理解,面向5G的移动多媒体应用,图像/视频目标检测及追踪,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智能信息挖掘与处理,智能监控与安全防范,云计算与并行图像处理,高速图像处理,自主音视频压缩标准制定等。
近年来,团队承担和完成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重点项目5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上海市教委重点、上海市经信委等重要项目50余项。与上海文广(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宝钢集团等大企业密切合作,科研成果在世博会中国馆、航空和海洋等立体观测装备中得到应用。学科组是“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和“新型显示技术与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要组成部分,并建成“上海市3D内容制作专业技术服务平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参与制定多个国际/国内标准。近5年,在国际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200多篇,其中5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1篇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多媒体期刊和旗舰会议(JVCI、ICME、VCIP)最佳论文奖,得到包括国际视频编码标准制定主席在内的100余位IEEE Fellow正面评价并跟踪推广;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已授权50余项。
团队成员:
 
  
   | 姓名 | 职称 | 办公室 | 研究方向 | 电子邮件/联系电话 | 
  
   | 安平 | 教授 | 东校区翔英楼T725 | 图像与视频处理,智能视觉 | anping@shu.edu.cn66136283
 | 
  
   | 刘志 | 研究员 | 东校区翔英楼T901 | 图像与视频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多媒体通信 | liuzhi@staff.shu.edu.cn66137270
 | 
  
   | 沈礼权 | 研究员 | 东校区翔英楼T719 | 视频处理与视频编码 | jsslq@shu.edu.cn66136520
 | 
  
   | 王永芳 | 教授 | 东校区翔英楼T913 | 智能多媒体处理及分析;视觉感知模型;机器学习;AI驱动的2D/3D/VR编码等 | yfw@shu.edu.cn66136282
 | 
  
   | 韩军 | 高级工程师 | 东校区翔英楼T327 | 无人机智能巡检、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识别与缺陷检测的研究 | hanjun@shu.edu.cn | 
  
   | 马然 | 副教授 | 东校区翔英楼T723 | 图像与视频处理 | maran@shu.edu.cn66136282
 | 
  
   | 滕国伟 | 高级工程师 | 东校区翔英楼T915 | 视频压缩与处理 | tenggw@shu.edu.cn66137277
 | 
  
   | 王斌 | 讲师 | 东校区翔英楼T721 | 数字视频处理 | brantley.wang@hotmail.com66135966
 | 
  
   | 杨超 | 讲师 | 东校区翔英楼T721 | 视频处理与机器学习 | yangchaoie@shu.edu.cn661359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