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传承伟大建党精神,12月8日晚上8时,《榜样6》建党100周年特别节目在CCTV官网直播,通信学院组织全体研究生党员以支部为单位观看线上直播,并开设嘉定、宝山校区两个线下学习会场,各支部党员及积极分子代表共同参与。
节目通过介绍几位“七一勋章”获得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榜样是看得见的标杆、听得见的号角、读得懂的哲理。观看节目后,同学们们感触颇深,纷纷表示要以榜样为鉴,践行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责任与担当,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青春与力量。
投稿人:陈晓舟
学号:20721480
研究生感悟:
看了榜样的事迹,我备受感动、深受鼓舞。虽然他们面临的环境不同、从事的工作不同,但他们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工作作风、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这是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品质。我要向榜样看齐,以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给身边的人做好榜样。作为一名通信学院的学生,看了专题节目,我接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我要向榜样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履职到位、服务到位、担当到位、创新到位、安全到位。
——2021级研究生第一党支部钱智坤
《榜样6》专题节目介绍了很多优秀同志的先进事迹。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驻守边疆的连长魏德友同志。因为我曾经也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服役的两年生涯让我对军人这个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让我能够深切地体会到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持老魏同志坚持驻守边疆57年,是我们对党和国家的承诺,是我们军人的理想信念,当我们决定接下这个任务的那一刻,我们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完成党和国家所交付的任务。
——2021级研究生第二党支部 张传胜
《榜样6》节目中七连屿工委的事迹让我难忘。由渔民所组成的民兵,为了维护南海,每天24小时巡逻,守护领土,抓捕非法捕捞。岛上一开始没有电,只能用煤油灯和毛毡房,而且生活环境恶劣,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七连屿工委干部与渔民们同吃同住,建设岛礁,最后岛上终于通上了电以及通信设施,甚至还有海水净化厂。一栋栋小洋楼都建了起来。工委和渔民之间的情感愈发浓郁,爱国与爱岛的心情涌现。从这个榜样的事迹中,我明白了贴近群众的重要性。通过贴近群众,才能够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并且凝聚群众,克服更大的困难。
——2021级研究生第三党支部 俞玮
在《榜样6》特别节目中,我看到了许多榜样的事迹,有“七一勋章”获得者,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开展党员教育的生动教材,榜样的力量感召全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致敬榜样,摆好“传承”“真心”“担当”的“风向标”,勇做一朵朵方向坚定、历经淬炼、奔涌不停的“后浪”,用实际行动谱写时代华章。
——2021级研究生第四党支部 林益
建党百年辉煌成就的背后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不论是“七一勋章”获得者,还是“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他们都具有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以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为榜样,有利于推动全党形成见贤思齐、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创造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作为新时代的一名研究生,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时时刻刻向榜样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始终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蓄力。
——2020级研究生第二党支部 于晓琪
一百年来,无数革命先辈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为我们迎来这盛世中国。人民英雄祁发宝团长提及了他和队友戍守边疆的故事,向我们宣扬了喀喇昆仑精神。战士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用血肉之躯捍卫着我们的每一寸领土,他们始终是党和人民可以完全信赖的英雄军队。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应该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
——2020级研究生第二党支部 蒋琦天
《榜样6》中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故事,都彰显着党员的力量,展示着党员的魅力,传递着党员的正能量,让观看的人都深深地感动、折服。用平凡故事讲述深刻道理,用先进典型模范事迹诠释党的崇高理想,展现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执着和坚守。《榜样6》中,每一名优秀党员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他们的理想信念坚若磐石。弘扬榜样精神,就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向优秀党员学习,向榜样看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19级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陈怀庆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写照,也是张桂梅的写照。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三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的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奉献给学生和孤儿。这些事迹正如她所说的:“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绿洲”。正是因为她的淡泊名利,不求回报,才造就了一片“绿洲"。物质固然重要,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张桂梅老师的崇高精神犹如一棵参天大树,供人们歌颂,更是我们党员学习的楷模。
——2019级研究生第四党支部 姜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