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度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结果正式公布,此次全国共评选出28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通信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2018届硕士研究生王天行的论文《基于45度倾斜光纤光栅的脉冲掺铒光纤激光器的实验研究》上榜。
图1. 2020年度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价入选名单
图2. 王天行(右)与导师牟成博教授(左)合影
王天行同学系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2015年9月入学,2018年3月毕业。硕士期间从事基于45度倾斜光纤光栅的脉冲掺铒激光器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光学领域权威期刊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Quantum Electronics,OSA Optics Express,OSA Applied Optics发表论文3篇,会议文章5篇,合作者身份发表会议及期刊论文13篇。在激光与光电子顶级国际会议CLEO上发表论文1篇并作口头报告。硕士期间获2017年国家奖学金、2018届上海大学优秀毕业生等奖项。毕业后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担任工程师,从事大能量超连续谱激光器及其配件样机研制。
获得本项荣誉,王天行表示:能够为母校获得此份荣誉甚是荣幸,感谢导师牟成博教授对本人的培养与教导,感谢度过三年充实时光的上大光纤课题组。愿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关于科研与工作,王天行思考需要“稳扎猛打”,可以四字概括言之:思、辩、撰、述,即:好的思维是保证逻辑准确的出发点,巧的明辩是带起观点共鸣的落脚点,精的撰录是吸引读者目光的闪光点,趣的阐述是撩动听众心声的谐振点,在人生的赛道上,希望同学们都可以不懈追求更好的自己。
附:获奖论文《基于45度倾斜光纤光栅的脉冲掺铒光纤激光器的实验研究》基本简介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高速交互时代。从烽火台、旗语通信、二十世纪的电话通信,到以光为载波的通信方式,技术在不断革新以满足人们对于高速通信的需求,光纤激光器是光通信领域不可或缺的光源。“中国制造2025”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科技创新的步伐。当前需加大推广激光技术与应用,同时将激光装备往更高端化方向发展。各类纳秒量级短脉冲以及皮秒、飞秒量级超短脉冲均可作为军民应用场景中的种子光源。其中,新型光纤激光器件是目前研究和发展的焦点。
45°TFG是一种基于紫外光刻技术的全光纤偏振器件,制备工艺简单、机械性能优异、偏振特性独特,在光纤激光器中有独特的优势。论文主要研究基于45度倾斜光纤光栅(45°TFG)的被动调 Q 和锁模掺铒光纤激光器,主要包括纳秒、皮秒、飞秒脉冲的生成 。主要的研究成果简述如下:
基于45°TFG和非线性偏振旋转(NPR)技术,首先实现了千赫兹量级重复频率、纳秒量级脉宽宽度的调Q脉冲激光输出,并对其进行了为期5小时的功率稳定性监测。纳秒脉冲作为民用市场上的主流脉冲激光器种子源,可通过外置多级放大器进一步提升单脉冲能量至毫焦量级,更好的应用于工业加工、激光清洗等工作场景。
另外,基于45°TFG和NPR技术,实现了0.15纳米窄带宽的皮秒脉冲激光输出,是当时报道的利用NPR机制实现的最窄锁模光谱记录。这种窄光谱脉冲源有望产生纯单模光子,进而利用多个分立的干涉系统来实现多光子纠缠。此外,窄带宽皮秒脉冲由于更长的泵浦信号光作用时间会表现出高增益特性,也为光纤型光学参量振荡器中的理想种子源。
最后,基于45°TFG和NPR技术,探索了45°TFG的偏振相关损耗对于输出脉冲性能的影响,并搭建了一台脉宽为65飞秒的超快掺铒光纤激光器。该输出脉冲宽度达到了国内外激光器的顶尖水准。在超精密测量、精细加工、医学成像、光通信以及基础学科研究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图3. 硕士学位论文中65飞秒超短脉冲生成课题的实验结果
图4. 王天行工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