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0日,上海大学宏嘉宣讲团走进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经纬实验学校,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名为“无人机的魔法之旅”的宣讲活动。随着一阵阵的嗡鸣声在的课堂里响起,普通的课堂瞬间化身为一个临时的“无人机起降场”!在这里,知识不再是书本上的符号,它化身为旋翼下的气流,托举起每一个少年的科学梦想。

初识天空精灵:你好,会飞的“机器人”!
“你见过无人机吗?你觉得它为什么会飞?”课程伊始,宏嘉宣讲团主讲人韦哿胤的一个问题,瞬间打开了同学们的话匣子,课堂气氛热烈起来。在主讲人韦哿胤的引导下,同学们发现,这个看似神秘的天空精灵,其实是一个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的“智能机器人”:螺旋桨如同它强健的翅膀,“小电脑”是它聪明的大脑,而电池则是它充在满能量的心脏。正是这三者的完美配合,才能代替人类去天空完成各种冒险任务!
随后,主讲人韦哿胤又用了一段生动有趣的视频,为同学们介绍了无人机在航拍、农业以及救援等方面的应用,让同学们在增进对无人机了解到同时,更直观地感受到无人机在日常应用中的魅力所在。
揭秘飞行魔法:伯努利与牛顿的“天空协奏曲”

无人机的飞行原理是什么?这背后的科学原理是本次课程最酷的环节。主讲人韦哿胤让同学们六人形成小组进行讨论。经过上一节课同学们对纸飞机飞行原理的学习,大家很快得出了答案并纷纷举手抢答。随后,主讲人通过生动的演示结合通俗易懂的视频讲解为同学们揭示了天空中的“魔法法则”:原来,这背后是伯努利原理和牛顿第三定律在共同奏响一曲“天空协奏曲”。
接着,韦哿胤又带领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四旋翼无人机的精妙控制逻辑:通过让四个“翅膀”默契地加减速,就能实现垂直起降、前后俯仰、左右滚转甚至原地旋转!通过对无人机飞行原理的了解,同学们不仅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更激发了他们探索的好奇心。

双手创造奇迹:小小工程师的“首飞”时刻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为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宣讲团成员设置了实践动手环节,带领小朋友们亲手制作“迷你无人机科学实验1号”,同学们瞬间化身小小航空工程师。
同学们六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从辨认电机线路、区分红黑正负极,到小心翼翼地将螺旋桨安装到对应的电机轴上,再到用接线器将导线牢牢固定……每一步都是对耐心与细心的考验。宣讲团的成员们穿梭在课堂中,通过“分步细致指导+全程细节把控”的模式,随时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老师,这个线序对吗?”“我的螺旋桨装反了吗?”在不断的尝试与修正中,一架架亲手组装的无人机在课桌上诞生。
最令人激动的“首飞”时刻到来!装上电池,打开开关,伴随着一阵轻微的嗡鸣,螺旋桨飞速转动,无人机稳稳地升空!教室里瞬间爆发出阵阵成功的欢呼与惊叹——“太神奇了!它真的飞起来了!”“看!我的无人机!”这一刻,科技不再是书本上遥远的概念,而是手中真实的触感与眼前震撼的景象。

科技与家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骄傲
从认知到实践,同学们跟随主讲人的讲述,了解了无人机的发展历程,并重点认识了民族品牌的骄傲——大疆无人机。大疆的成长故事让同学们心潮澎湃。大家深刻体会到,每一架翱翔的无人机背后,都凝聚着无数科学家、工程师的智慧、勇气与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本次“无人机的魔法之旅”活动,是上海大学宏嘉宣讲团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经纬实验学校对“高校赋能中小学”科创育人模式的成功探索。活动以趣味形式点燃科学兴趣,以亲手实践夯实理论知识,更以科技发展的宏大叙事激扬了学生的内生动力。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期待着一架架承载着梦想与智慧的“小飞机”能从这间教室起飞,在未来更广阔的天空中,成长为支撑国家发展的磅礴力量。
撰稿人:李宗新
拍摄:蔡欣怡,沈萌,刘天启
课程班主任:杨文芃
宏嘉宣讲团指导老师: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