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接纳自己 —— 通信学院举办“爱的艺术”主题讲座

发布时间:  2025-05-13  投稿:陈杰   浏览次数:

为深化同学们对人际关系与自我成长的理解,5月9日下午,通信学院邀请上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郝秋华老师深入学生社区,在南区14号楼内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爱的艺术”的深度讲座与交流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更好地认识自我、处理关系,提升个人修养。

讲座中,郝老师围绕“爱是什么”、“爱与控制的区别”以及“认识与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三个核心主题展开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老师首先通过丰富的事例,引导大家思考爱的本质,指出爱并非被动的等待,而是一种需要学习和培养的主动能力,一种能够克服孤独感、激发创造力的积极能量。郝老师强调,真正的爱包含激情、责任与承诺,是持久的。随后,郝老师探讨了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爱与控制、甚至伤害有时会交织出现的问题。老师提醒同学们要警惕以爱为名的过度控制,学会区分健康的关怀与越界的干涉,强调了在关系中感到不适时要勇于设定和捍卫个人边界。

讲座的重点落脚于自我认知与接纳。郝秋华老师结合自身经历,真诚地分享了个人在不同人生阶段对自我的探索和认识过程,鼓励同学们正视并接纳自身的不完美。郝老师指出,认识自己的局限性、理解并表达消极情绪、与自己的“亚人格”对话,都是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环节。真正的爱,往往始于深刻的自我理解和对他人的共情,是一个“去自我中心化”、将对方利益视为自身利益延展的过程。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与郝秋华老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有同学就亲密关系中爱是自私还是无私的问题进行了提问,老师也给出了详尽的解答,认为两者兼有,关键在于承认并理解自身和他人的需求与欲望。会议主持的薛程老师总结表示,这种小型化、深入社区的交流形式,能够让同学们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讨,希望交流会给同学们带来一定的启发。

通过本次学习交流,同学们们不仅对“爱”这一永恒主题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实现自我成长获得了宝贵的启示。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所学所思融入日常,以更成熟、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

图:张烁星 文:安家拙

审核:薛程



上一条:榜样青年说 | 2024年度百优团员莫扬睿:在支教一线默默耕耘,在党建工作中坚守初心

下一条:上海大学2024 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决赛顺利开展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