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耳濡目染,聆听党的心声;
他发光发热,热爱学生工作;
他主动担当,发挥引领作用;
他刻苦勤奋,内修专业素养。
他就是荣获2024年度上海大学百名优秀团员
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类
刘阳

个人经历:获得上海大学优秀学生、优秀班委;四次参与社会实践并获校级立项;上海大学学业优秀二等奖学金、领导力奖学金、公益爱心奖学金、军训优秀学员。
一.思政为帆,争做志愿精神的“倡导者”

出生于军人、警察、党员家庭的他,自幼聆听祖父讲述战场故事,红色信仰的种子深植心间。2024年11月28日,他自发前往沈阳青年大街,与沈阳市民共同肃立迎接第十一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当载有棺椁的车队经过时,他手执国旗与在场群众庄严目送,用当代青年的方式完成跨越七十余年的精神对话。在宏嘉书院五四班团风采展示活动中,他聚焦我国微波通信之父黄宏嘉院士事迹,创作完成《赤子微光》诗朗诵并担任主诵。
作为通信学院的学生骨干,他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团学工作,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2024年,他成功主持通信学院第21次学生代表大会,顺利完成会议主持任务。此外,他参与组织2024-2025学年班团骨干培训,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帮助班团骨干提升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为团学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志愿服务中,他担任新生导生,通过"扫楼走访+入班宣讲"的双轨模式,一方面深入学生宿舍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另一方面走进新生课堂,全方位、多维度地与潜在志愿者群体建立联系。同时,他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理论引领作用,深入浅出地阐释志愿服务背后蕴含的家国情怀与时代价值,有效激发了青年学子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吸引众多有志青年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
二、微光成炬,勇做志愿精神的“行动者”

进入大学后,他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的社会责任。他参与了校内外多项志愿活动,年度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20小时,涵盖迎新、招新、赛事服务、文化交流、校园活动等多个领域。高考咨询会、上海RCJ机器人世界杯比赛、“五四青春校园跑”、2024年春运“暖冬行动”、“党的光辉照我心”合唱比赛、春季综合招聘会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此外,他还积极响应社会号召,报名参加上海蓝天救援应急救援服务中心,进一步将志愿服务的精神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
他不仅在志愿服务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开拓了视野,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他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热情对待每一次志愿服务,无论是在迎新现场为新生答疑解惑,还是在招聘会中为求职者提供支持,他都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担当与风采。这些经历不仅让他在服务中收获成长,也为他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守护幕后,甘为志愿服务的“保障者”

作为上海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骨干,他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的组织,展现其组织协调能力和责任担当。他参与了多项校内外志愿活动组织,包括12·5国际志愿者日主题活动、研究生支教团选拔、进博会志愿者选拔等,统筹活动策划与执行,推动志愿团队管理专业化、规范化。他通过数据汇总、志愿汇使用清查等工作,提升了志愿团队的管理效率。同时在先进志愿者评选中选树优秀典型,弘扬志愿精神。他在这些经历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提升了组织策划、团队协作和沟通协调能力,深刻领悟到志愿服务是奉献与自我成长的结合。未来,他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志愿精神,为校园与社会贡献力量,书写青春华章。
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各项学生工作,力所能及地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进入大学的两年中,刘阳在校级、院级、班级三级任职,包括:上海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外事部部长,通信学院团委组织部骨干,班级班长。在这些学生组织中,他心怀赤诚,服务奉献,力所能及地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寄语
青春不以山海为远,志愿只向家国未来。志愿服务不仅是付出,更是一种收获,帮助他人不仅是对他人的支持,更是对自己的成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仅要有理想,更要有行动;不仅要关注自身成长,更要关注社会进步。
审稿 | 宋施喆、李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