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救”在身边 | 上海大学通信学院学生急救培训圆满举办

发布时间:  2025-04-17  投稿:陈杰   浏览次数:

2025年4月13日周日下午,上海大学通信学院学生急救培训在宝山校区东区翔英大楼516成功举办,本次培训由校团委指导,通信学院团委与慈善蓝纽带爱心志愿者服务社团共同举办,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特别邀请到上海市红十字会的顾培红、范琴、李红、李琼颖、李华萍、徐海佳 6 位专业老师,为通信学院60名同学带来了一节干货满满的急救知识课堂。

图片1-开场

在现代生活中,突发状况随时可能出现,急救知识的普及愈发关键。此次培训活动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旨在提高同学们的自救互救能力,为守护生命增添一份保障。

活动伊始,现场同学被分为四组,每组都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带队指导。培训中,老师们强调急救的首要原则是确保自身安全,并传授了正确的呼救方法。同学们积极参与,手口并用,认真练习呼救时的手势与话术。

图片2-学习呼救手势和话术

心肺复苏与 AED 使用的教学,是本次培训的核心环节。老师们借助 AED 模拟机、假人等专业教具,为同学们演示“实战”操作要点。

在心肺复苏知识讲解中,老师们仔细剖析每一个关键步骤。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对胸腔下压深度、按压频都有精确要求,才能有效为患者争取生机。进行心肺复苏前,判断患者的生命体征极为关键,确认其无呼吸、无意识且无脉搏后,迅速清理口腔异物,采用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紧接着开展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学习每一个动作细节,并在实践环节中加深对心肺复苏的理解。

图片3-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实操

AED 的使用教学同样至关重要。顾培红老师强调,使用 AED 可以大幅度提高患者的存活率,AED 应随到随用。老师们细致讲解了 AED 的使用步骤,即开电源、贴电极片、提示两次远离患者、按下除颤按钮,除颤后还需继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理论学习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 AED 使用的实践操作,逐步熟悉这一救命设备的操作流程。

图片4-AED使用实操

创伤包扎部分的培训内容丰富多样,涵盖绞紧止血、环形包扎、螺旋包扎、头部包扎和膝盖包扎等多种实用技巧。同学们先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随后进行实践操作。大家都展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氛围下,顺利完成了每一项包扎练习。

图片5-创伤包扎

培训最后进入考核环节,每位同学都要进行胸外按压 + AED 使用实操考核,创伤包扎则进行抽考。令人欣喜的是,本次急救培训全体同学均成功通过,3 个小时的培训紧凑又充实,同学们不仅收获了实用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更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深植心间,让急救知识在校园、在社会广泛传播,为守护每一个生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案 | 禹睿航

摄影 | 周乐凯、张浩宇

审核 | 李文华



上一条:通信学院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系列活动

下一条:通信学院体制内就业公益课暨考公经验分享交流会顺利举办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