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介绍
卢永晨,上海大学翔英学院2011级通信工程专业,2011-2015年,上海大学翔英学院本科;2015-2018年,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在校时曾获上海大学校长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上海赛区二等奖等。2018-2021年,就职于字节跳动,算法工程师;2021年至今,就职于大疆创新,自动驾驶算法工程师。
记者手记
2023年“走近校友,探访未来”校友寻访实践活动的实践团成员在冬日出发,与校友建立联结;于春日总结收获、凝练成文,写下这次特别的相遇。【翔英•校友风采】系列专访由实践团各小组完成,将陆续发布11位校友的人物专访,旨在宣传校友事迹,展示校友风采,发挥校友育人力量,引领青年成长发展。
本期专访中,翔英学院2021级石东山、陈柯宇对2011级校友——卢永晨学长进行了访谈,卢永晨学长结合自身学习与工作的经历,与大家分享了他在成长方面的很多建议。
一、灵活变通,眼光长远
新时代卓越创新精神是通信人的追求,也是翔英学子的格言。在卢永晨学长看来,一位卓越工程师的定义并不是意味着这个人一定要想出一个多么创新、多么厉害的算法——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解决最复杂的问题,这也是一种卓越。“我们不能盲目地去追求所谓的创新,要学会变通,要有灵活分辨的能力。”在与学长的交谈中,他讲到:“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学习时想到对将来职业规划的一个作用,不要局限于眼前的考试。”这是学长在学习方面给出的建议。可能本科阶段同学们会不太清楚所学的知识以后能有多大作用,或者说应该重点学什么内容,实际上有些知识看似没有用,却是未来专业学习、研究学习甚至是职业发展的基础,“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夯实基础,才能在充满未知因素的未来更从容,有更多可能性。”
二、结合时代,学会取舍
每个人对职业规划或多或少都迷茫过,可能是因为经历的不够多,或者是没有切身的把一些坑给过去,不知道里面到底是怎么样的。当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时,卢永晨学长给出的建议是“结合时代选择自己的大方向,在前进过程中学会做取舍,慢慢地把这种不确定性给排除掉,最后去找到一个相对确定的一个结果。”学长专攻的是无人车,是大疆前几年刚成立的项目。他说即使是自己现在对未来也会迷茫,感觉充满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多多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复盘,看一下自己的目标有没有偏离或者是最近的东西有没有什么进步,没有进步的话,可能要反思一下是不是最近过得太安稳了”是他面对不确定性的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反省自己当前一段时间的表现,不断督促自己,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
三、体验生活,学会珍惜
在谈到学长大学时期的贵州实践经历时,学长回忆道他当时近距离感受那种生活环境时觉得是不可思议的,在实践回来后发现在上大上学,还真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情。在上海上学时发现班里有一半的人左右,可能是要出国的,他最大的感受是有一种“国际化”的氛围,这种氛围对于自身眼界的拓宽是非常有用的。“他们(贵州)会比我们这边的生活要简单很多,但同样换过来讲,我们这边也比他们多很多经历,看到很多他们看不到的事物。很多东西可能我们习以为常,对他们来说却是非常的新奇。”在经历贵州实践之后,学长一个很大的感触就是现在已经很幸福了,要学会知足和珍惜。
四、同甘共苦,团队协作
当被问起参加竞赛的经历时,学长觉得参加竞赛比较大的收获是与小组成员间有一起同甘共苦的经历,会有一些可以胜过同学之间的感情,那种类似于战友的情谊,因为毕竟那些天是一起扛过来的,非常有意思。还有相当重要的一点是对自己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包括任务规划能力、对整个任务的布置和最后报告的总结能力等,都可以通过一些竞赛得到提升。在学长看来,同甘共苦的经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与竞赛本身相比更重要。“我当时做了什么东西,做成什么样,我已经完全忘了,但是我记得当时这个团队一起努力的那种场景,这个我到现在都忘不了。”
校友寄语
大学生活应该多丰富一些,在学习的同时多兼顾其他东西。工作后你会发现没有时间了,所以有机会就多体验体验大学生活。最后,如果同学们想从事AI算法,或者是自动驾驶相关的行业,也非常欢迎各位同学一起交流。
翔英新媒体中心 出品
寻访小组成员 | 石东山 陈柯宇
审核 | 李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