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促进2025届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宏嘉书院于2025年3月21日顺利举办春季招聘攻坚系列活动。
校企协同育人,数智互联启新。
当天上午,宏嘉书院于计算机大楼1104会议室隆重举行校企签约仪式。本次签约以“校企协同育人,数智互联启新”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科研创新与高质量人才培养。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大伟,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贺利,通信学院、计算机学院两家学院领导,及六家行业企业代表共同出席仪式,共同谋划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蓝图。
签约仪式上,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与北京红袖添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涵润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卡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签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与上海鸿辉光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信息管线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成功签约。

在校企交流环节,各企业代表围绕行业趋势、核心技术发展及人才需求展开深入探讨,并表示将深化校企协同创新机制,在关键技术攻关、复合型人才培养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示范效应,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通信学院院长庞拂飞,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朱宏涛分别详细介绍了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实习就业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表示希望与企业界深化合作,共同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为行业输送更多兼具创新能力与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贺利副处长表示,感谢各企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学校将继续推动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最后,胡大伟副书记做总结讲话,他形象地将校企合作关系比作“榫卯结构”,唯有校企紧密协作,才能精准培育契合时代需求的人才。他指出,上海大学始终坚持严把“学生进口”关,确保生源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而在“学生出口”方面,面对就业压力大的现实挑战,校企合作将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他表示,企业的支持为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实践与就业机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深化,将助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针对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他强调,技术变革的核心始终离不开“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希望校企双方能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不断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和机制,拓展合作领域和深度,共同为行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此次校企合作签约仪式的成功举行,标志着宏嘉书院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未来,校企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科研资源与产业需求,共同探索“项目共研、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新型合作范式,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注入创新动能,为国家战略输送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供需精准对接。
当天上午,宏嘉书院2025年春季招聘会暨实习双选会顺利举办。书院诚邀了涵盖信息技术、制造、教育、航运、旅游等领域的24家企业参会,包括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携程集团、字节跳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以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等,吸引了通信学院、计算机学院、机自学院等多家学院的500余名学子踊跃参与。双选会现场人头攒动,学生们积极投递简历并参加现场面试,与用人单位招聘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用人单位代表热情耐心地为学生们解疑答惑,介绍企业优势与岗位亮点,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就业指导和建议。
双选会特别设置了考公和留学规划咨询展位,吸引了众多对未来规划尚不明确的学生前来咨询。专业的咨询师为他们提供了详尽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职业发展道路。

开拓国际视野,探索无限可能。
当天上午,上海大学寰宇计划暨留学菁英营启动座谈会于翔英大楼516顺利举行。上海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贺利、通信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涛,上海新东方前途出国副总经理江佳佳、市场总监闵丽霞、高校市场主管张阳,以及多名学生参与座谈。

座谈会上,贺利副处长介绍了上海大学将于2025年正式启动的“寰宇计划”。该计划旨在帮助在校学生了解境外深造政策与趋势,提前做好储备规划、提升深造质量。在互动提问环节,同学们就院校选择、专业选择以及申请要求等方面与领导老师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留学菁英营是由上海大学招生就业处主办,通信学院承办,上海市新东方前途出国支持联合开展的,旨在通过系列化、专业化的指导进一步提升上海大学学子申请海外优质院校的竞争力,从而帮助同学们实现海外优质院校深造梦想。
此次宏嘉书院春季招聘攻坚系列活动的圆满举办,不仅为学子铺就了从校园到产业的成长快车道,更构建起校企协同创新的战略纽带。书院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模式,通过校企联合攻关、国际教育赋能、数字技术驱动三重路径,打造“立足产业前沿、接轨国际标准”的人才培养新范式,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培育更多兼具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英才。
图:蔡星宇、蒋名好
文:周延、尤其、沈怡文、李思